员工最看重的三样东西,老板你知道吗?

每当我们开始谈论工作价值观, 就会想到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经典金字塔理论。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一旦我们满足了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 我们就会寻找爱和归属感, 然后是自尊和外部尊重, 最后是自我实现。 这个金字塔理论诞生于半个多世纪以前。最近,心理学家们觉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需求理论。

回顾过去几十年社会科学的证据,我们很难说马斯洛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对。如果你的基本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你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如果你的工作薪水不够高,你整天都在担心生存问题, 那么你很有可能没有时间去考虑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人际关系理论运动的初期建立了他的金字塔理论。那时制造业经济没有办法满足工人的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如今,知识服务型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公司的目标是满足员工的每一个需求,而不仅仅是基本需求。比如,提供便利的餐饮和健身房服务, 并争取成为最好的工作场所(从1984年到2011年,那些工作环境较好的公司股票年收益率为2.3% 至3.8%,高于他们的同行)。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并不是首要问题。

在金字塔中,一旦你的需求向上穿过一层, 其下层就会分崩离析。人们并不需要先寻求被爱,再去追求尊重和成就感。人们也不会等到把金字塔下层的需求全都满足后,再去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表现。

所以人们工作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如果马斯洛在我们这个时代从头开始设计他的金字塔,他的理论又会是什么样的呢?Facebook和我们的分析团队尝试一起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每年调查员工两次, 询问员工最看重的是什么。在反复考察了成千上万个答案之后, 我们发现了三大激励因素: 职业生涯、团队和追求。

  • 职业生涯关系到工作:一份有自主权的工作。你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你的学习和发展。这一点是人们工作根本动力的核心。
  • 团队关系到人: 感觉被尊重, 被关心, 被他人认可。它使我们能够彼此交流,并且有归属感。
  • 追求关系到目的: 认为自己能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认同组织的使命, 并且相信组织能够对世界作出贡献。 这一点是骄傲的源泉。

    这三大因素构成了所谓的心理契约——雇员和雇主之间不成文的期望和义务。当这份心理契约得以履行的时候, 人们就会卷起袖子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旦违背这份心理契约, 人们就会变得不那么满足和忠诚,他们倾向于贡献更少,他们的表现会更糟糕。

    在过去, 组织只围绕心理契约的某一个方面来建立整个文化:承诺提供一个好的职业生涯,或者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或者一个充满意义的伟大理想。组织只通过其中一点来招募、激励和留住人才。但是我们发现员工们想要更多。 在我们最近的调查中, 超过四分之一的 Facebook 员工认为这三点都必不可少。 他们想要一个好的职业生涯,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和一个伟大的理想。 在我们自己团队的调查对象中,90% 的人认为至少两点是必不可少的。

    进一步,我们想知道某些群体或某些地方的人会不会特别看中某一项激励因素。所以我们将数据分类,首先从年龄开始。

    人们总是很关心千禧一代和其他几代人有什么不同,但是我们发现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 优先考虑的因素惊人的相似。

人们认为千禧一代可能更关心工作意义和目标。我们调查发现恰恰相反。相较于年长的人,年轻人更关心职业生涯,反而不那么看重工作的意义。事实上, 55岁以上的人群是 Facebook公司中唯一把工作的追求和意义列为最重要因素的群体。有证据表明, 人们在中年时期越来越关注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而不是专注于个人的职业提升。

但总的来说, 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很小。这不仅仅发生在 Facebook内部。在一项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代际研究中, 千禧一代、婴儿潮一代和X世代都有相同的核心工作价值观。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在不同时代群体心中的排序是相同的。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 千禧一代和我们其他几代人想要的东西是一样的。

我们又按照职级和绩效表现来分类,也没有看到群体间任何重大的差异。不管人们的工作表现是超预期、符合预期还是低于预期,他们同样重视这三大因素。当我们继续按照办公地点来分类比较时, 很明显地发现全球员工都很重视这三点因素。

最后, 我们转向按照职能分类。 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曾写道:“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世界将成为工程师的天堂。” 然而调查显示: 这句话是错误的。我们的工程师非常关心团队因素,给它的平均评分为4.18(分值为1-5)。不同职能的人对这三要素重要性的评分相似。正如按年龄和地点分类一样,不同职业的群体间没有重大差异 。

马斯洛认为:“知道一个人真正想要什么,是一个相当大的心理学成就。” 我们的数据表明, 人们非常清楚自己在工作中想要什么,而且他们想要的东西基本上是一样的。当谈到理想的工作时,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考虑职业生涯、团队和追求。无论你是20岁还是60岁,是工程师还是销售,在吕勒奥、圣保罗、新加坡还是底特律上班,工作的动机都是一样的。 我们都希望弄清楚“我是谁”、“我在做什么”和“我为什么做”。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HBR-China 哈佛商业评论,著作权归原创所有)


科锐国际

作为领先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及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拥有79家分支机构,1,5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等解决方案。在过去22年中,科锐已与2,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过去一年中,科锐国际成功为企业推荐的中高级管理及专业技术职位超过15,000名,全风险灵活用工人次超过60,000。2017年6月8日,科锐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科锐国际;股票代码:300662)。欢迎访问www.careerintlinc.com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