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拒绝调岗,公司这样处理获法院支持!(二审判决)

2006年9月6日,吕奉先入职有爱公司,双方最后一期劳动合同系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约定:吕奉先在生产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有爱公司根据就业规则可以随时变更该工作岗位和工作种类,吕奉先无正当理由必须服从该变更;在合同期内吕奉先必须熟知并且严格遵守就业规则、劳动纪律及有爱公司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离职前,吕奉先担任生产部采购管理工作,其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9229.75元/月。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有爱公司接受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安全检查时,发现存在车间内危险化学品超量存放、未按规定制作易制毒化学品购买使用台账等安全隐患问题。

鉴于吕奉先存在上述工作失职以及品质管理岗位空缺等问题,2016年3月23日,有爱公司以《任命书》的方式通知吕奉先:自2016年3月28日起调离原岗,担任品管部品质管理员一职。

对此,吕奉先表示其身体不好,不同意调离岗位。

2016年3月28日,有爱公司向吕奉先发出《通告书》一份,要求:2日内提供医院的确诊证明,并表示如医院确诊,调至品管部后不安排制作油墨相关的事宜。

后吕奉先向有爱公司出示了2007年哮喘确诊的材料,但未至新岗位报到。

3月31日,有爱公司向吕奉先发出《警告书》一份,告知吕奉先:其以前几年看病的病历为由拒绝至新岗位报到不成立,并强调公司考虑到吕奉先的情况调至品管部后不安排制作油墨相关事宜,并要求吕奉先4月4日前必须到新岗位工作,否则以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开除。

吕奉先接到上述警告书后,未至新岗位报到。

4月6日,有爱公司再次向吕奉先发出《警告书》一份,告知吕奉先:其在3月31日接到警告书后,依然拒绝工作交接,至今未到新岗位,公司经研究,决定再给一次机会,并要求吕奉先4月7日前完成工作交接手续至新岗位工作,否则以违反劳动纪律予以开除。

吕奉先接到上述警告书后,仍未至新岗位报到。

4月8日,有爱公司向吕奉先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认为吕奉先的上述行为使公司耽误了正常的人事调整和工作秩序,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决定自4月8日解除劳动合同。

2016年5月23日,有爱公司将上述解除通知向公司所在地工会报备。

吕奉先申请仲裁,要求裁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94660元。

2016年7月20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支付吕奉先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84595元。

有爱公司不服,故诉至一审法院。

有爱公司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就业规则》第10条“工作岗位以及职务的调整”规定:公司根据业务需要以及职工的能力、经验、技能、健康以及其他状况有权调整职工的工作岗位及职务。职工对调整有意见的,可以书面提出。但未取得公司同意的,必须服从公司安排;第75条“解雇处分”第(14)项规定:无正当理由不服从上司指示命令、或者超过权限擅自破坏职务制度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07年12月10日,有爱公司对前述《就业规则》进行了修订,其第15条“工作岗位、工作种类的调整”也规定: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和职工的能力、经验、技能、健康以及其他状况,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包括本规则在内的公司规章制度的条件下,有权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工作种类;第91条“解雇处分”第(14)项亦规定:无正当理由不服从上级指示、命令、或者超过权限擅自破坏职务制度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另查明,2007年,吕奉先因支气管哮喘住医院治疗,出院医嘱包括“避免接触过敏物质”。诉讼中,吕奉先提供了其于2016年6月的就诊病历,载明:工作中接触甲苯丁酮,哮喘加重……

一审判决

一审法院认为:

首先,有爱公司解除与吕奉先劳动关系所依据的《就业规则》相关规定在2008年1月1日前制定,且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吕奉先必须熟知并且严格遵守就业规则、劳动纪律及有爱公司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就业规则》对吕奉先具有约束力,吕奉先理应遵守上述规章制度。

其次,根据双方劳动合同约定及公司《就业规则》规定,吕奉先的工作岗位虽为“生产部门管理”岗位,但有爱公司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吕奉先的能力、经验、技能等情况合理调整吕奉先的工作岗位,吕奉先无正当理由必须服从该调整。

本案中,有爱公司基于吕奉先在原岗位工作中存在一些失职行为以及品质管理岗位空缺等情况,将富有本单位工作经验的劳动者调整至品质管理岗位并无不妥,对其合理性一审法院予以确认。虽然吕奉先向有爱公司出示了2007年哮喘确诊的材料,但因有爱公司承诺吕奉先调至品管部后不安排制作油墨相关的事宜,故吕奉先无理由拒绝到岗。

再次,纵观本案调岗之过程,有爱公司从3月23日发出调岗通知,至3月28日发出通告,向吕奉先承诺调至品管部后不安排制作油墨相关的事宜,再至3月31日、4月6日两次发出警告书,反复提醒吕奉先不到岗将按违纪解除合同处理,有爱公司的上述做法尽到了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管理过程也较为人性化。

相反,吕奉先在接到有爱公司3月28日发出的通告后,却未按有爱公司的要求提供最新确诊材料(提供的是2007年的确诊材料),之后在有爱公司反复提醒并释明不到岗后果后,仍拒绝到岗,上述行为构成《就业规则》规定的“无正当理由不服从上级指示、命令”,有爱公司可以据此解除双方劳动合同。

最后,有爱公司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通知了公司所在地工会,程序上符合法律规定。

综上,有爱公司解除与吕奉先的劳动关系合法有效,故对有爱公司主张无需向吕奉先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84595元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予以支持。

一审法院判决:公司无需向吕奉先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84595元。

吕奉先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判决

苏州中院经审理认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有爱公司接受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安全检查时,发现存在车间内危险化学品超量存放、未按规定制作易制毒化学品购买使用台账等安全隐患问题,有爱公司据此认为吕奉先作为采购部的负责人存在失职行为并无不妥。

根据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有爱公司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吕奉先的能力、经验、技能等情况合理调整吕奉先的工作岗位,有爱公司因吕奉先存在失职行为及品管部有岗位空缺调整吕奉先的工作岗位具有合理性,吕奉先应当遵守。

吕奉先以身体原因为由未至新岗位报到,但有爱公司再三告知不会安排其从事油墨相关工作,并反复提醒其不到岗的后果,已经依法尽到了用人单位的义务。吕奉先仍未至新岗位报到的行为符合有爱公司《就业规则》中“无正当理由不服从上级指示、命令”的情形。

根据双方的劳动合同,上述《就业规则》吕奉先应熟知并遵守,故有爱公司依据《就业规则》的相关规定解除与吕奉先的劳动关系并无不当。

有爱公司的解除决定已经通知工会并获准,解除程序亦合法,故有爱公司无需向吕奉先支付经济赔偿金。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本院予以维持。二审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号:(2017)苏05民终9157号

(来源:人力葵花)


科锐国际
作为领先的以技术驱动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拥有80+家分支机构,1,6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智库专家等服务与解决方案,以及在线猎头、互联网+灵活用工、SaaS简历及薪酬管理等技术平台。在过去22年中,科锐已与3,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政府等非盈利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7年6月8日,科锐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科锐国际;股票代码:300662)。欢迎访问www.careerintlinc.com

科锐国际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收11.35亿元,扣非净利润增长36.10%

近日

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300662)

发布2017年年报:

“一体两翼”战略升级

技术驱动加速成长

作为领先的以技术驱动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7年,科锐国际在原有“一体两翼”战略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一体,针对B端(企业)与C端(人才)实施广泛聚合,深度撮合,多维整合。其中:(1)广泛聚合——将通过技术和平台,不断聚合更多的企业和人才。目前公司已与超过3,000家知名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外资60%/民营35%/国企5%),已积累超过400万条中高端活跃候选人信息;(2)深度撮合——通过深入的服务与解决方案,进一步实现人才与企业岗位的撮合匹配。2017年成功为客户推荐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超过9,000名,管理超过6,300名灵活用工业务派出人员(同比增长57.5%);此外创建全球智库专家服务品牌“翰林派”,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智库专家服务,实现B端与C端的深度撮合。(3)多维整合——通过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企业和人才在职业、工作之外的更多场景的多维整合,从而创造更多交易价值,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全产业链及更多元化业务领域布局。

 

与此同时,成功推出多个技术与服务相结合的O2O产品与平台,包括才客(在线猎头B2C招聘服务平台)、即派(互联网+灵活用工服务平台),薪薪乐(高效至简SaaS薪酬云平台)、睿聘(智能SaaS人才管理平台),并战略性投资可汗(移动互联网流量分发平台)、才到(SaaS人才管理软件)。截止17年末,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团队规模已达到106人,未来将以“产品经理+顾问+工程师”的组织结构,不断更新和引用新技术来支持“一体两翼”战略落地,驱动业务加速成长。

强大跨区服务网络

精细化运营结构

 

目前,科锐国际业务服务网络已覆盖中国各个省市及新加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美国等海外市场,并继续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国家级产业园、国内二线城市等分支机构建设。与此同时,在超过18个细分行业与领域的研发、工程、制造、供应链、市场、销售、财务、法律、人事等多种职能职位拥有专属顾问团队,并在结构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裂变细化新的岗位+区域+行业的专业运营单元(SSE),强化顾问专精业务能力。凭借科锐国际跨区域的强大服务网络以及精细化运营结构,科锐国际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集中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凸显整体解决方案优势。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发力全球战略布局

国际化布局方面,科锐国际抓住国际和国内大型企业跨国业务发展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所带来的业务机会,目前已在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和美国等地相继设立了83家分支机构,并于2017年在“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城市西安西咸新区设立全球第三个候选人交付中心,更好地将科锐国际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西部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同时在美国休斯敦成立分支机构,布局北美市场。2017年,公司国际业务实现营收4746万元,同比上涨14%,未来科锐国际将继续发力拓展海外市场,跟随中国领先国际化公司一起走出去,实现共同成长。


科锐国际

作为领先的以技术驱动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拥有80+家分支机构,1,6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智库专家等服务与解决方案,以及在线猎头、互联网+灵活用工、SaaS简历及薪酬管理等技术平台。在过去22年中,科锐已与3,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政府等非盈利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7年6月8日,科锐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科锐国际;股票代码:300662)。欢迎访问www.careerintlinc.com

科锐睿聘参与大连HR高管沙龙,分享简历管理前沿技术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热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会对招聘工作带来哪些影响?这是许多人力资源从业者所关注的。

3月29日,由中国领先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科锐国际举办的大连HR高管沙龙,聚焦技术对招聘领域带来的影响,以“2018人才获取新趋势、新模式、新实践”为题,邀请大连各行业的HR高管参会,分享对招聘领域新技术、组织创新的看法。

睿聘是科锐国际自主研发的智能简历管理SaaS工具,在候选人简历管理这一项目上,有丰富经验。科锐国际集团信息化负责人、睿聘总经理廖萍女士在沙龙分享了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人才获取降本提效”为题的演讲。

廖萍女士从当下备受关注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VR&AR、区块链这些技术出发,深入浅出的剖析新技术在人才招聘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发展前景。

作为拥有多年人力资源行业从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廖萍女士十分关注技术与现实工作场景的“分离”。

廖萍女士谈到:“畅想技术未来很美好,但我们的HR依然受到重复事务性工作的困扰。52%的人才招聘负责人表示:招聘中最繁琐的部分,是从大量的申请人中筛选合适的候选人。64%的企业认为“简历筛选”是人工智能在招聘中的主要用途。”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招聘领域落地?廖萍女士分享了科锐国际技术平台睿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招聘工作的降本提效。

睿聘先进的图片解析技术、基于简历原文的高效搜索功能、定制化的智能筛选,让在座HR高管们印象深刻,赢得了热烈反响。

这次沙龙让我们有幸结识了大连的HR同仁,共同探讨、分享行业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接收到了许多简历管理方面的需求。

未来,睿聘将继续本着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将睿聘这款超轻简历管理应用打磨到极致。

我们诚挚的希望:将HR从重复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HR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关系管理、人才战略规划中去!

薪薪乐(HiSalari)— 高效至简的薪酬云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的云计算服务,为企业组织架构管理、人员档案管理、薪酬管理、社保管理、考勤管理、审批管理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产品优势

技术 + 服务

将SaaS应用与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相结合,依托科锐国际多年来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积淀、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理解,为企业提供薪酬云平台和线下的全方位服务。

领先的云平台

平台免费部署、迁移与升级;

支持多平台覆盖,移动端可部署至企业自有公众号;

一次性完成企业各项配置,定期自动生成薪酬、社保、考勤等报表;

每年度BI数据分析,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强大功能,简单操作

可见即可得:使用简单,无需教程;

定制化功能:所有模块可自行添加或删减,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DIY;

管理更便捷:平台信息可快速导入及导出,信息更新在线上或线下可以任意选择,操作方便。

更多详情,敬请访问薪薪乐官网  http://www.hisalari.com

或咨询:010-5927 1343


科锐国际

作为领先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及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拥有79家分支机构,1,5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等解决方案。在过去22年中,科锐已与2,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过去一年中,科锐国际成功为企业推荐的中高级管理及专业技术职位超过15,000名,全风险灵活用工人次超过60,000。2017年6月8日,科锐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科锐国际;股票代码:300662)。欢迎访问www.careerintlinc.com

薪薪乐(HiSalari)— 高效至简的薪酬云平台

薪薪乐(HiSalari)— 高效至简的薪酬云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的云计算服务,为企业组织架构管理、人员档案管理、薪酬管理、社保管理、考勤管理、审批管理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服务模式

产品优势

 

技术 + 服务

将SaaS应用与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相结合,依托科锐国际多年来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积淀、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理解,为企业提供薪酬云平台和线下的全方位服务。

 

领先的云平台

平台免费部署、迁移与升级;

支持多平台覆盖,移动端可部署至企业自有公众号;

一次性完成企业各项配置,定期自动生成薪酬、社保、考勤等报表;

每年度BI数据分析,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强大功能,简单操作

可见即可得:使用简单,无需教程;

定制化功能:所有模块可自行添加或删减,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DIY;

管理更便捷:平台信息可快速导入及导出,信息更新在线上或线下可以任意选择,操作方便。

更多详情,敬请访问薪薪乐官网  http://www.hisalari.com

                                         薪薪乐客户服务热线:010-59271343

                                         薪薪乐客户服务邮箱:hisalari@careerintlinc.com


科锐国际

作为领先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及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拥有79家分支机构,1,5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等解决方案。在过去22年中,科锐已与2,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过去一年中,科锐国际成功为企业推荐的中高级管理及专业技术职位超过15,000名,全风险灵活用工人次超过60,000。2017年6月8日,科锐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科锐国际;股票代码:300662)。欢迎访问www.careerintlinc.com

整体解决方案

一站式解决人才瓶颈,满足客户复杂而多样业务需求

中高端人才寻访

针对中高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提供深入的行业及职能解决方案。

招聘流程外包

针对企业提升招聘策略、优化流程、保障高质量招聘结果,提供整体或部分定制招聘流程外包。

灵活用工

针对招聘旺季、新项目、员工短期替补及编制紧带来的人才短缺,提供短中长期项目及人员外包。

招聘咨询

针对招聘策略、体系、流程障碍,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人才测评

针对企业人才深度评估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人才测评工具、方法及咨询服务。

招聘培训

针对招聘技能不足,提供系统的招聘策略、技能培训。

校招及雇主品牌

针对节省成本,提升校招数量及质量的需求,提供以结果为导向的校园猎头、校园招聘会、雇主品牌传播。

转职服务

提供员工职业转换委托、辅导、咨询及安置。

智库专家服务

针对企业战略决策创新需求,提供行业智库专家知识共享服务。

 

SaaS人才招聘及管理系统

结合智能SaaS平台与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候选人招聘、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服务支持。

招聘平台

在线猎头B2C求职平台与全新互联网+灵活用工服务平台,支持雇主基于细分职位匹配中高端及灵活用工活跃人才。

优 势

针对行业及职能的深度解决方案

结合科锐国际21年的行业及职能经验积累,深谙人才特征,提供精准的人才解决方案。

亚洲最大的候选人访寻中心

分别位于中国苏州工业园及印度班加罗尔,超过300名专业顾问,年度执行海内外大批量招聘项目超200个,为招聘团队提供快速、高效、坚实的支持。

 

实时更新的在线人才库

400万+中高级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库,支持高效候选人搜索,实时跟踪、更新、整合候选人信息。

 

统一标准的跨区服务

79家全球分支均采用先进的ERP系统管理,遵循招聘流程SOP,确保为客户的跨区业务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

 

360度渠道开发管理

开发、整合、优化招聘渠道,为企业定制渠道传播方案,树立企业雇主品牌形象。

 

前瞻的人才市场调研

定期发布针对雇员及雇主的调研报告,如《企业招聘现状及趋势》、《行业薪酬指南》、《雇员敬业度调研》等,揭示人才分布、市场变化及雇佣风险。

你叫Oracle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注:本文原作者Matt Asay,系Adobe开发者生态系统的负责人。本文原载于英文科技媒体The Register,原标题Hubris, thy name is Oracle: So, cloud is still totally for nerds, right? 其中主要观点与内容为作者针对于Oracle的傲慢态度提出不满与批评,请仅作参考。

尽管甲骨文新建了12个数据中心,但好像还是太迟了。

如果Oralce真的如Larry Ellison所言的那样,赚到了云计算中的每一美元,那么如今它在云基础实施中的市场份额就不会如Gatner计算的那样,大约只有0.3%。

“红色巨人”(big red)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与云计算公司进行竞争,以试图让世界相信公司在对数据中心进行投资的同时获取最大的利润。似乎,Oracle和Ellison终于想清楚了,必须去进行足够的投资,才能实现他们在云计算中的雄心壮志。

因此,Oracle最近宣布,公司将建立12个全新的数据中心,尽管甲骨文曾表示自身不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因为它自己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的速度要比AWS和Azure要快得多。而就目前看来,虽然Oracle对于自己不建数据中心的态度有所松动,但是我们仍旧不能说Oralce能弥合与其他云计算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云计算,可不是“水蒸气”

比起竞争对手,Oracle的种种行为更像是一幅幅讽刺漫画,这经常令公司高管总是陷入喋喋不休的市场指责中。早在2009年,作为落后于AWS的借口,Ellsion曾表示,计算本身并不是云计算那样的“水蒸气”,而是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而在联网计算机上,也没有哪家厂商做的比Oracle更好。

但问题是,“云”既不是“水蒸气”也不像将几台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那么简单。Oracle并不愿意追随云计算的趋势,这点如同IBM等公司一样。AWS CEO Andy Jassy曾于2017年表示,他们不曾想到自身会在云计算市场中一直领跑了六七年,从某种方面来说,其实Ellison傲慢在这点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即使Oracle对未来依然发展依然信心满满,但其核心授权业务的下滑是个不争的事实。正如Redmonk分析师Stephen O’Grady在2013年强调的那样,Oracle越来越难以向除已购买自身软件之外的其他客户销售软件。而且,Oracle的其云战略定位的也是一个较小的市场:那些希望摆脱数据中心应用并将其转移到云端的本地部署客户。

毫无疑问的是,在上个季度,Oracle的新许可业务收入增长受到了阻碍,虽然其SaaS业务增长55%至11亿美元,但其整体PaaS业务(包括IaaS)仅增长21%至3.96亿美元。尽管Oracle云业务的增速看起来弥补了它传统业务方面下滑,但Oralce依然无法跟上市场领先者AWS,微软和谷歌的步伐。

数据中心全面落后

显然,Oracle的战略并没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去年,AWS、微软和Google斥资416亿去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比上一年增长33%,这将让他们的数据中心综述达到数百余个,对比之下,2017年Oralce公布了三个新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投入仅超过20亿美元。

即便如此,Oralce依然试图让世界相信一切还是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CEO Mark Hurd 对此解释道,“如果我的计算速度要快上两倍,那么我就不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如果我能加快数据中心的速度,那么可能我只需要四分之一的数据中心”。Oracle如此之“吝啬”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公司认为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是如此的伟大。Oracle一直在炫耀自己拥有“定制”的基础设施,但是,其他厂商同样也拥有这样的基础设施。而且对比于AWS、微软和Google这样具有丰富经验的定制老玩家,Oracle还是个新手。

Oracle能否追赶上自己的云对手们?

Oracle能够追上它的竞争对手?这实在是太难想象了。虽然公司可以大幅扩展其数据中心的数量,但我们很难说它就可以追赶上那些竞争对手,特别是AWS这样的市场领导者。即使是云计算中排名第二的微软Azure,也在市场份额方面远远落后于AWS,这让它不得不不断地增添新功能与服务以试图追赶上AWS的脚步。Oracle不仅与AWS不在同一个数量级,而且也无法与Azure或Google Cloud相提并论。同时,作为数据库巨人,Oracle希望能够吸引现有客户去进行更多的消费,比如在“相当多”的服务上提供自动化的服务,但还没有证明它可以与云计算公司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但Oracle并不是仅仅依靠于这种方式的产品销售,公司一直在对自身的销售机器进行调整,比如在大量增加奖金的同时,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走更有经验的销售和工程人员,并且调整了客户续约的模式。据一份报告所示,客户选择Oralce的服务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合规性方面的问题。

但,德意志银行证券公司的分析师Karl Keirstead表示,在IaaS市场中,Oracle已经“玩完了”。这是因为,作为Oralce的最强产品,公司数据库方面的优势也不再是那么大。现代的数据库看起来更像是如Amazon DynamoDB或是微软的Azure CosmosDB,而不是过去那种规整的关系型数据库。与AWS、微软和Google不同的是,Oracle没有大规模构建下一代云应用的经验,因此在构建现代数据基础设施时,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据AWS CEO Andy Jassy所述,AWS已经将5万个数据库实例迁移到了AWS中,而这其中大部分来自于Oracle的客户。这种“移民”速度正在增加到每月5000个左右。同时,Garnter的分析师Merv Adrian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过去四年里,Oracle正不断地失去数据库市场中的份额。尽管Oracle仍旧占有这40%的数据库市场,但它的优势地位已开始被撼动。

难道对于Oracle来说,就没有什么好消息了吗?当然也有,尽管公司在IaaS市场中一败涂地,但在PaaS市场中仍占有2%的份额,在SaaS市场更是占有5.6%的份额,排名第四。Ellison可能会说道,“Oracle正通过提供灵活性和多种选择以彻底改变所有公司购买和使用云的方式”,不过这些优势还是限定于SaaS中,尽管这的确是一个大市场。

与此同时,Oracle之所以可以在云计算中进行投入是因为它仍旧可以从大量使用传统数据库的企业中收取足量的维护费用,这为Oracle实现其在云的愿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新建十二个数据中心可以被视作是一种资金的投入方式。但是这样就足够吗?当然还不够。但是,这确实能够让Oracle吸引更多的客户去使用它的云计算应用。这样,就算是市场中存在着AWS这样数百亿美元营收级的对手,Oracle每年仍旧可以获取高达数十亿美元收入。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人称T客,著作权归原创所有)


科锐国际

作为领先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及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拥有79家分支机构,1,5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等解决方案。在过去22年中,科锐已与2,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过去一年中,科锐国际成功为企业推荐的中高级管理及专业技术职位超过15,000名,全风险灵活用工人次超过60,000。2017年6月8日,科锐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科锐国际;股票代码:300662)。欢迎访问www.careerintlinc.com

科锐国际2018年年会董事长高勇演讲 — 蝶变

近日,科锐国际2018年年会盛大举办,1500余名海内外科锐人共同回顾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与飞跃,分享2018年的期望与喜悦。在年会中,科锐国际董事长高勇先生发表“蝶变”主题演讲,展望了科锐国际在“一体两翼”战略升级下的三个“三年规划”及实现路径,以下是演讲全文:

开局之年,梦想照进现实

每一年对每个人、每家公司都是不一样的经历,对科锐而言,刚刚过去的2017年意义犹为重大。 2017年是科锐成立的第21年,也是我们第三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多年前我曾经说过,要在科锐成立20年的时候,成为全球招聘与灵活用工细分领域当中的20强,很多人都说不可能,全球有10万多家同业公司。后来,我又说,科锐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又有很多人说不可能,中国有260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怎么就会是科锐?事实证明,在我们成立的第三个十年的第一年,都实现了。

2017年科锐登陆A股上市,目前的市值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很多我们以前经常提到的同业公司,我觉得应该给科锐点掌声,给大家点掌声!

“5 30”小目标,再上征途

前20年我们实现了一、两个小目标,如今我们又描绘了新的目标,就是“5 30”:希望科锐国际在成立30年的时候,成为全球招聘与灵活用工细分领域的前五名。

除去已经过去的一年,我们还有九年时间。国家长期战略都会描绘“两个一百年”, “两个十五年”,科锐也需要描绘,我们的这“三个三年”,应该怎么做?

思考,归零,再创业,四个一

再出发

尽管我们在2017年上市,我们的市值已经成为全球招聘和灵活用工细分市场上市公司中的前20,同时上市让政府、客户、同行及资本对中国未来的整体人力资源市场充满期待,但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未来10年,在实现5 30的路上还面临巨大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归零,要忘记客户给我们的荣誉、忘记竞争对手的赞许、忘记我们内心的自豪感,这是2017年我的思考,我们需要重新开始,再出发。

四个一

过去二十年,我们留下了“四个一”,总结起来就是“一群人”+“三个策略”。“一群人”就是我们这一群爱学习、有团队配合、有责任心、有高度执行能力、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守诺的伙伴,这是科锐积累起来的最大财富。“三个一”是“三个策略”:“一带一路”国际化,我们今天95%的生意都来源于中国大陆市场,只有5%来源于中国大陆之外的海外市场。我期待在未来十年,能有60%甚至70%的生意来源于海外市场,那时科锐国际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公司;“一起同舞”,利用整合并购,把这个领域好的公司跟我们协同在一起,共同实现梦想。

还有一个“一”,就是我今天要重点来讲的“一体两翼”。

一体两翼,技术驱动,破茧成蝶

大家都知道,科锐以前的定位是成为“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在只是加上一个形容词,我们要成为“以技术驱动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就是“一体两翼”赋予我们的新的理念,是我们对一直坚持的整体解决方案策略的新解读。

“一体两翼”就像一只蝴蝶,未来的三个三年,是我们蜕变的三个阶段。而我们今天正在第一步,2018-2020头三年要破茧,这是一只虫子能够成为美丽蝴蝶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之后再用三年时间去展翅、去占领市场,而到2026年的时候,我们要翩翩起舞。

为什么要做?

为什么科锐要成为技术驱动型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一,技术的变化:在未来十年,技术的变化速度会远远超过各类技能和组织变化的速度;技术毁灭的岗位会远远超过社会创造的新岗位;人力资源行业的变化速度,会远远超过过去五十年甚至七十年我们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其中,技术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第二,我们要服务更多的B端客户和C端人才:纵观全球市场,中国未来几年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中国目前有7个亿的就业人口,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超过1.75亿,每年新产生的工作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流动性空缺加起来超过1个亿。但科锐至今只服务几千家大中型企业,每年成功交付的固定及灵活用工职位才10万个,我们管理的活跃人才只有400万量级。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借助技术服务更多的B端客户和C端人才。

最后,我们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我国也仅有30多年的历史,大家都知道,计划经济下没有人才市场化的流动,科锐创业的时候劳动法才刚刚实施,同时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是建立在客户对人力资本高度重视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过去20年一直在摸索,在教育,在学习国外成熟市场的最佳实践。但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经济活力、技术创新在多个领域均实现全球领先,并已经诞生了华为,联想,BAT等大批全球领军企业。科锐作为总部在中国,正走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未来十年我们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商业模式,在全球市场实现持续性的领先,而技术可以赋予我们新动能。

“一体两翼”、“三合”的场景与内涵

“一体两翼”的战略,具体是通过“三合”的形式和场景来体现的:

第一,广泛聚合:我们要通过技术手段去更快地聚合更多的C端人才,更多的B端客户,以及客户背后的岗位。今年是我们破茧的第一年,我们提出了“百千万目标”,希望到今年年底我们能够触及的活跃客户数达到100万量级,管理的活跃人才数达到1000万量级。

第二,深度撮合:以前的技术更多是支持信息匹配,现在不一样了,AI帮助洞察,区块链帮助重构信任,这些场景已经远远大于以前简单的信息交换。我们需要用新的技术来改善运营流程,提高效率。过去在传统模式下,我们的顾问一年可能做十几个成功职位,好的访寻员一年可能管理几百个人选,为什么不能每年做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职位,管理三千个甚至五千个人选?未来在技术支持下,人选和职位之间的深度撮合效率将大大提升,上述场景一定会实现。

第三,多维整合:未来,不仅仅在人力资源的产业链,我们还将围绕客户背后的岗位、人选的职业诉求,综合我们的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去创造更多元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做多维整合,并创造更多层级的交易价值,这就是科锐在2026年翩翩起舞的样子。

其中,“一体两翼”中“三合”的关系是逐步渐进、相互链接的。我们的猎头、RPO和灵活用工服务在过去20年的成功就是凭借彼此的协同和反哺效应,今天我们的技术、平台和我们强大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也是如此!例如,我们的SaaS简历管理系统——睿聘通过一流的捕获和解析、全文搜索和排重、一键入库等技术和我们的离岸外包服务及流量分发平台——可汗和垂直移动招聘平台——医脉同道充分链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节约成本的招聘体验。同时,结合我们对服务,解决方案和技术的深入理解,我们打造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才客和即派。尽管在很多人眼里这有点像左右手互博,但今天我们已经在这两个新模式上充分感受到了技术在获客和运营上带给我们的效率提升。

为什么能做?

大家会问,科锐有技术的经验吗?这只虫子有没有长成美丽翅膀的基因?我告诉大家,有!美丽翅膀的基因早已经深深植入这只虫子身体里!

第一,技术基因。科锐于1996年成立,1997年就做了PC端人才网,当时团队一半的员工是产品经理、市场销售和技术人员,我们当时创造了“水泥加鼠标”的线上模式,并一度成为全国招聘网站的前三,随之各种荣誉扑面而来,各种浮躁由然而生。后来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我们毅然决然地关掉了它,一夜之间,几十名产品、技术员工拥抱着痛哭着离开了科锐。我承认那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失败,但是我们又留下了很多东西,当一扇窗关起来的时候,另一扇窗自然就打开了。我跟团队讲,10年不碰互联网,专注深挖服务的价值,从找人到顾问撮合、到现场的客户的招聘流程、渠道和系统管理形成一个精美的闭环,到那个时候我们再用技术来做重新梳理,重新赋能。所以,科锐有技术的DNA,只不过我们要甘心做十年的虫子,打好基础。今天,我们坚信凭借在服务上积累的能力及新的技术赋予的新思考,可行性已经水到渠成。

第二,独特优势。刚才我提到,科锐的优势是全流程招聘管理,从选人、面试、到岗全程覆盖,形成了完整招聘闭环,而AI等技术在完整流程中才能发挥最大能效。因为招聘的成功不仅是信息发布,还要有人才的文化背景、人岗匹配和薪水权重等综合信息,甚至一个人的家庭状况、人脉关系等更为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招聘结果,而这些信息负责全程招聘的顾问最清楚。我们目前积累了1500多位关联整个闭环的顾问专家,我们要把这些专家的经验、知识通过深度的行业词库和系统化的岗位及人才标签使我们的机器学习变得越来越高效,这样才能充分利用AI技术与顾问干预赋能,最大化、最高效保证招聘结果的实现。

第三,创新驱动。创新不是灵光一现,是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整个中国市场上,离客户最近的招聘公司是谁?就是科锐,我们的RPO和灵活用工业务,每年有几百名招聘顾问分布在客户现场,每天跟企业的用人经理、HRBP、OD部门去了解组织的发展、背后人才的变化,这是第一手的创新动能。

我们有技术基因、有独特优势、有完整闭环的模式、离创新源最近,所以我相信科锐能做成!

怎么做?

落实到怎么做,我觉得很简单,有几点期许。

首先,我们有很多的管理层,我们的客户管理团队,我们的Onsite同事,你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你们每一天都在客户身边,要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背后将近有100名工程师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前端有了明确需求,后端技术就可以付诸于实践。

其次,我们这么多优秀的顾问和强大的COC/CDC后台同事,你们每天在岗位和人选之间互动,你们就是最好的UI和UE,你们每天围绕着候选人为他们分析和建议职业发展,你们就是最优秀的人选体验官,你们需要不断了解和反馈你们对于提升人选体验和人岗匹配的效率的意见。

另外,每个人都是首席数据官,要力保在你的范围之内,不管是人选、客户,要把每一份数据都通过技术管理好,把它变得更准确,更活跃、更多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大家都知道,现在人力资源这个赛道已经相当拥挤,获取C端流量的成本越来越贵,但效率却没有越来越高。我们坚信科锐的C端流量就在我们流程里,我们需要开发新的技术不断打通我们内部的数据孤岛,高频的与客户和人选建立联系,同时深入践行我们人选推荐人选,人选即客户的理念。

以上就是今天老高谈的“一体两翼”,我相信这背后最关键的是一种思维的改变、一种观念的改变、一种角色的改变。“一体两翼”配合我们其他的“三个一”,“一带一路”国际化、“一同起舞”并购和整合、以及我们这“一群人”,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化为蝶,入百花”。谢谢!


科锐国际

作为领先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及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目前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拥有79家分支机构,1,500余名专业招聘顾问,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等解决方案。在过去22年中,科锐已与2,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过去一年中,科锐国际成功为企业推荐的中高级管理及专业技术职位超过15,000名,全风险灵活用工人次超过60,000。2017年6月8日,科锐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科锐国际;股票代码:300662)。欢迎访问www.careerintlinc.com

未来十年,中国最赚钱的16个新兴产业

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资本一直是推动新产业发展的弄潮儿。未来10年,将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哪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本文将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

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苹果、谷歌、亚马逊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密切嫁接前沿科技。那么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哪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六个新兴产业,也是我们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

1

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2

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3

虚拟现实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4

人工智能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

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8年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5

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6

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到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增至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

在无人驾驶领域,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可持续关注如下方面: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7

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8

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这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9

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10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

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

11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12

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同时,中国医疗行业特有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都能凭借互联网技术加以改善。

不过,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

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13

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中有以下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14

体育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如乐视购得香港英超和MLB三个赛季转播独家权益;万达购得盈方体育传媒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TC)成为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获得NF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转播权等等。

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可以关注如下领域:

1、体育各个细分领域拥有优质体育赛事IP的运营公司;

2、冲击传统体育的电竞行业,包括内容方和直播平台;

3、体育运动相关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导流到健康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

4、聚焦大众健身的互联网健身上下游公司。

15

文化娱乐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

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可以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拥有优质IP内容(生产或购买)和强大IP运营能力的公司;

2、文化娱乐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公司;

3、二次元内容聚合社区;

4、泛娱乐直播平台等。

16

教育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占有五分之一市场份额的在线教育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

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综合财经国家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信中利